誌願者有回天之力
在襄陽公園裏,“世界獻血者日”活動現場,陳勤奮醫生的一位經造血幹細胞移植而康復的白血病病人,站在臺上告訴大家:當她接受強烈化療、血細胞計數降到零的時候,是那幾袋珍貴的血液,讓她順利度過危險期,走出層流艙,走到6月明媚的陽光下,向人們表達著“感謝”。那一刻,陳勤奮醫生就站在她身邊,看著她臉上泛著健康的紅暈、神采飛揚的神情,回想起那些如履薄冰的日子,心裏也在訴說著“感謝”。
醫生又何嘗不需要表達感謝呢?沒有血液,那些生命的奇跡如何創造出來:白血病還沒有緩解的那個階段、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待藥物起效的那個階段、腫瘤化療後骨髓抑製的那個階段……“那個階段”是最危險的階段,因為病人的血小板計數常常只有健康人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但是,只要有足夠的支持治療,只要能及時得到血小板輸註,大多數的病人都能安然度過。很多的時候,一個生命,一個家庭的完整,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全都維系在一袋血小板上。
作為血液科大夫,這樣的不眠之夜並不陌生:躺在床上虛弱的病人皮膚上滿是瘀斑,他們對醫生說眼睛看不見,說頭痛劇烈。醫生當然知道,這是因為血小板實在太低了,病人不僅有皮膚黏膜的自發性出血,還有眼底出血,甚至已經開始顱內出血了。而輸不到血小板,再多的止血藥也無濟於事。生命在一點點離病人遠去,醫生束手無策,耳邊是病人家屬的哀求:請想想辦法吧!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沒有,沒有,各個醫院的血小板都在告急,血液中心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可是血液中心已經拿不出血小板了。
血小板在哪裏?在誌願者的血管裏!
誌願者講大情大義
都說這年頭“熟人好辦事”,以陳勤奮和血液中心的熟悉程度,如果有朋友急需用血,請她幫忙打個電話,優先拿到一、兩袋血,那是舉手之勞的事,但她從未做過一次。因為一旦她打了這個電話,就無法知道這會對那位因為這個電話而失去一袋血的病人造成怎麽樣的影響,也許那個人更需要這袋血來延續生命。因此,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她會立刻去獻血,並邀請她的朋友一起去獻血——“熟人好辦事”和“舉手之勞”在她這兒就是這樣詮釋的。人們非但沒有因此指責過她,反而被她同化,受她感染,與她一同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她的正直就是這樣建立在自己身體力行的基礎上,她的行為自然也就得到了朋友的認可。
她講的是大情大義。
她第一次無償獻血是1988年5月,當時她還在上海醫科大學讀大三,從那時至日前榮獲“上海市傑出誌願者”稱號,26個年頭過去了。她認為這份榮譽是社會對她26年來獻身於無償獻血事業的認可。這裏要說明的是,與陳勤奮同獲此殊榮的,偌大的一個上海,全市僅10人。陳勤奮認為,自己堅持26年做一件事並得到社會的認可,還是足可引以為豪的。她說:“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的身體裏流淌著我的血液,正在幸福地享受美好的人生,和他們的親人在一起——對一個醫生來講,還有比這更美妙的事情嗎?我本平凡,因為堅持了一項崇高的事業,人生有了別樣的精彩。”
陳勤奮在讀高三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尤其又是一名血液科的醫生,無論是從人品、人格、情感、情理、業務、技術哪個方面,不僅僅要獻身於無償獻血事業,還要用自己言行舉止帶動周邊的人去從事這項事業,因為血液對於生命太重要了。
正因為如此,陳勤奮自1988年成為申城最早的無償獻血誌願者後,又於1999年主動報名成為“活血庫”的首批誌願者。2002年,她率先參加成分獻血,成為申城最早的56名成分獻血誌願者之一。至今,她已無償捐獻了20個單位全血和45個單位的單采血小板。
誌願者感召力無窮
她知道,從事這項事業僅僅身體力行是遠遠不夠的。社會上對於獻血有各種各樣的流言、誤解,作為一名市級大醫院的血液專科醫生,她要求自己在無償獻血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她結合臨床經歷,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散文、演講稿以及科普短文,發表在報刊上並被網絡廣泛轉載。她曾作為上海市無償獻血宣講隊成員,去上海交大等高校與大學生們座談,去區、縣單位的會議上演講,宣傳無償獻血;她多次應邀去電臺、電視臺錄播節目,傳播“無償獻血、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她的感召下,她周圍的醫務人員也紛紛加入到無償獻血的行列,她所在的華山醫院於2011年成立無償獻血誌願者服務隊,不僅多次集體成分獻血,還用專業知識服務於廣大獻血誌願者。她促成了華山醫院與上海市血液中心黨委共建,共同創意、設計、拍攝、製作了國內首部無償獻血科普宣教片《從血管到血管》,涵蓋從血液采集到血液檢測、血液成分製備到臨床輸血全過程,現已在全市各大醫院、高校、社區及固定獻血點播放。
她深刻認識到“開源”還需“節流”,科學合理用血才能安全節約用血。因此,她利用業務講座和新員工培訓的機會給年輕醫生講解科學合理用血知識,並撰寫相關的研究論文刊登在國家核心期刊上。
2012年,她被上海市血液中心黨委聘為無償獻血誌願者服務總隊副總隊長,從建章立製到培訓授課,從組織活動到邀請華山醫院專家為誌願者開設一系列健康和技能講座。
她還參與多項誌願服務:上海市骨髓庫最早的血樣入庫誌願者,公益行動《“譯•愛”白血病患者手冊翻譯》的審校專家,上海特奧會的誌願者;汶川地震後,她作為中德紅十字會野戰醫院的隊員,在災區緊張地工作了3周;上海世博會期間,她出色地完成了多位國外元首的隨隊醫療保健任務……
總之,她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永不落伍的傑出誌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