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病人活得有尊嚴。”蔡蘊敏常常這麽說。
為了這句話,她履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誓言;為了這句話,她面對潰爛、膿血和惡臭,不斷地化腐朽為神奇,治愈疑難傷口,達到近萬人次;為了這句話,她組建起“蔡蘊敏傷口、造口護理組”,已成為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實習基地,帶教的大、中專護生超過千名,其中2名已成為國際造口治療師。
天堂來信,感謝她給了一個姑娘的尊嚴
“親愛的蔡老師: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去了天堂。在我經歷無邊灰暗的時候,你來到了我身邊。我身體上不斷冒出的一個個傷口竇道,淌著膿水,發著惡臭,連我都無比厭惡我自己,而你不!我一直記得你弓著背彎著腰,仔細為我換藥時的樣子,那麽投入、那麽專註。盡管當時的我依然倔強或者冷漠,但在心裏,我明白你的好,更感謝你給了我超越血親的愛。——小雪”
小雪是蔡蘊敏的一名患者,大二時,小雪患上了“腹膜假性黏液瘤”。這一種是發生在腹腔壁層、大網膜及腸壁漿膜面的低度惡性黏液性腫瘤,這種疾病難以治愈,發病時間長並且病人非常痛苦。由於傷口經久不愈,病情持續惡化,小雪早已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那麽漂亮的一個女孩子,看著我說,蔡老師,我想自殺,可是連爬到窗口的力氣都沒有。”說起小雪,蔡蘊敏至今面帶不忍,“心酸得不得了。”
小雪的父親回憶說,由於病情日益嚴重,每次去門診換藥,都是他抱著小雪上下樓。時間久了,小雪不忍看著父親勞累,有了放棄就醫的想法。就在小雪一家焦急萬分的當口,蔡蘊敏撥通了小雪家的電話。
踏進小雪家門,一張為了方便無力的小雪側身而放置很低的床板印入眼簾,蔡蘊敏內心一陣酸楚。“當時我就想,要每天上門去給小雪換藥,就算保不住生命,我也盡量為病人保住尊嚴。”此後的11個月裏,蔡蘊敏為小雪上門換藥達84次,護理團隊的其他成員受到感召,也上門換藥多達36次,風雨無阻。
每次給小雪換藥,既是對蔡蘊敏技術水平的考驗,也是感化、緩釋小雪情緒的過程。她用溫柔的語言安慰小雪,用體貼的關愛溫暖小雪,用精湛的技術征服小雪。小雪開始認真配合,精神狀態一天比一天好,她對生命重新燃起了希望。
“到後來,小雪可以自己洗頭了。這在旁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事,卻是小雪和蔡老師努力多時的結果。”小雪父親動情地說,“好的護士能護理好病人的身體,最好的護士能撫慰病人的心靈。”
11個月的奔波,跨越春夏秋冬。蔡蘊敏的努力雖然並未挽留住小雪的生命,卻換來了這個原本絕望厭世的姑娘,帶著尊嚴和微笑離開這個世界。小雪父親說:“女兒離去的那天,她還在醫院裏說要等蔡老師為她翻身。蔡老師接到會診單的時候已經快下班了,她看到會診單上小雪的名字,就推掉一切事務趕過來。女兒走了,我心如刀割、肝腸寸斷,但女兒遇到了蔡老師這麽好的醫生,真的是非常幸運。”
小雪病逝前一天,還在博客裏發表了一篇散文詩《我要在天堂裏微笑》:“……哦!是您!蔡老師!是您,用滴滴的汗水,抹去了我傷口的醜陋;是您,用聲聲細語,喚醒了我生命的價值;也是您,用深深的專註,呵護如珍寶……”
生於1970年的蔡蘊敏,1987年從金山衛校畢業,分配到金山醫院。在這裏,她入黨、完成大學學歷,接受中美合作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培訓,系統學習造口、疑難傷口護理知識。2008年3月,她又參加上海首屆國際造口師培訓班,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國際造口師資格證書,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專業“國際造口治療師”。
造口治療師(enterost mal therapist, ET)是指負責腹部造口的護理、預防及治療腸造口並發症,為病人及家屬提供與腸造口有關的咨詢服務和心理護理,以使病人完全康復為最終目的的專業護理人員。在上海,目前像她這樣全職工作的“國際造口治療師”僅有七名。
蔡蘊敏說:“小雪的離去,令人傷感,但她最終是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讓我更堅信人間真情的力量——我們護理的是傷口,溫暖的卻是人心。”
懸壺濟世,她用醫德仁心給病人以尊嚴
2012年7月,換藥室來了一位老年壓瘡患者,當蔡蘊敏打開她側腰的壓瘡傷口時,在場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新進醫院的小護士甚至嚇得甩脫了手中的藥瓶。“傷口上密密麻麻爬滿了蛆蟲,不停蠕動。”蔡蘊敏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從小到大就害怕沒有腳的東西,當時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頭皮發麻’和‘脊背發涼’是什麽意思。”但她還是強忍著驚訝和惡心,對其他護士輕聲說:“不要叫,不要驚擾到病人和家屬。”隨後迅速找來醫用鉗子,伏在老人側腰前,小心翼翼地把蛆蟲一只只清理幹凈。66條蛆蟲,充斥走廊的惡臭,蔡蘊敏頂了下來,在幾個小時裏,她的臉與傷口保持著只有10厘米的距離。“總要有人來弄,不弄掉怎麽辦?”有實習生用攝像機拍下了整個過程,請她再看視頻,她卻連連擺手搖頭:“太恐怖了!我敢幹不敢看!”
這就是蔡蘊敏,就是這般樸實無華。
老劉患糖尿病足影響到了關節,由於老伴過世,兒子不在身邊,自己無法洗腳。老劉每次來換藥,蔡蘊敏都和同事打來熱水先幫老劉洗腳,然後再清創、消毒、敷藥。就這樣,老劉來了六七次,蔡蘊敏幫他洗了六七次腳。看著傷口長出了新鮮的肉瓣,老劉熱淚盈眶:“蔡老師,您幫我洗腳,不僅洗好了我的傷口,也洗去了我的孤獨。每次洗完腳回家,我都睡得特別香……”
何友明因罹患糖尿病致使腳腫潰爛並伴低燒發熱,後引發為骨髓炎。抗生素治療已不起作用,如不及時治愈,患者將面臨截肢。會診時,蔡蘊敏說:“讓我再試試吧。”
蔡蘊敏提出先排膿和敷藥。何友明說:“蔡老師第一次換藥時,給我切爛肉和排膿花了2個多小時,累得滿頭大汗。當時房間裏還有3個病友,都被惡臭熏出了病房,但她堅持著,還將流膿端起來仔細觀察,甚至摘下口罩聞。我當時眼淚就止不住往外湧。”在蔡蘊敏日復一日地悉心治療下,何友明的腿神奇般地保住了。現在不僅行走如常,還能騎自行車。
50多歲的王女士,6年前患病成了“造口人”。“身上背個‘糞袋’、臭烘烘的,別說家人,自己也受不了。”那時王女士不敢出門,即便出去,也主動和人保持距離,“生怕被人嫌臭,更不用說夏天穿裙子了”。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王女士掛了蔡蘊敏的門診。每次,蔡蘊敏都將王女士的造口護理得十分清潔,還細心地塗上藥膏防止皮膚濕疹:“你不用害怕,到我手裏的造口病人沒一個出問題的。”蔡蘊敏每次都悉心安慰、開導王女士,還教她自己換造口袋、護理造口的正確方法。王女士漸漸“又做回了從前的自己”,她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感傷,每次看門診時都將自己的經歷告訴其他病友、鼓勵他們:“你們看,我現在多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如今的王女士穿著裙子、化著淡妝,神采奕奕,“有誰相信,我身上也掛著個造口袋?”
克難攻堅,她用高超技藝給病人以尊嚴
骨科病房一位高位截癱者因長期臥床,導致尾骶骨大面積壓瘡。小夥子才23歲,他的家人將他“放心”地交給醫院以後,從此杳無音訊。這讓這位男子漢心灰意冷。
蔡蘊敏去會診時,患者傷口已經潰爛至骨頭,不僅面積大,而且滲出液多,傷口處散發出陣陣惡臭。蔡蘊敏在同情的同時,還帶有深深的責任感。她要盡快給他治愈,讓他重啟美好人生。
為了找到有效方法快速治療此類壞死組織多、滲出液多的傷口,她跟蹤國際傷口護理前沿技術,嘗試治療“傷口、造口”新方法。根據負壓吸引原理,利用一個常規的強式吸引瓶子以及一根普通的鼻導管,蔡蘊敏成功地製作出一個負壓吸引器,將患者傷口中的滲出液引導出來,有效地製止了傷口反復感染。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小夥子終於痊愈。
80多歲的秦老先生,旅居國外,患了男性少見的乳腺癌,手術創面久治不愈。跑了國內外許多大醫院均未見效,慕名來到金山醫院,請蔡蘊敏接診。蔡蘊敏揭開紗布,見傷口處理得幹幹凈凈,很有專業水平,但卻有惡臭撲鼻而來。她急忙拿下口罩,把鼻子湊近傷口仔細聞。
“別說是一般醫生護士,就連自己當醫生的兒女,也是戴著兩三層口罩進我的房間。”這個動作令一向挑剔的秦老先生肅然起敬。
陪同老先生前來的親屬也是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醫生。在仔細檢查傷口後,蔡蘊敏判斷其病根是傷口深處有皮脂腺囊腫。她提出一個治療方案:在傷口附近再開一個口子,清除傷口深處的膿水。老先生的親屬們聽了大驚:“一個傷口久治不愈,再開一個口子,如果療效不佳,老人年事已高,怎經得起這番折騰?”蔡蘊敏則堅持“除惡務盡。”她說:“請你們放心,我雖年輕,但我要對得起‘蔡蘊敏傷口、造口護理組’這塊牌子!”
畢竟親屬也是從醫的,醫心相通,他們深知蔡蘊敏說出這番話的底氣和勇氣,而秦老先生早已為蔡蘊敏言行所動容,大家一致同意她的治療方案。蔡蘊敏以造口師特有的技法先割除老傷口上的腐肉,引出黑臭的膿液,沖洗完畢,在旁邊新切一個口子,剛拉開表皮,只見許多條阻礙膿液排出的“皮脂腺囊腫”顯露出來,老先生的親屬們異口同聲地“噢——”了一聲。經過兩個小時,蔡蘊敏一絲不苟地把一條條皮脂腺引拉出來,貼好傷口敷料,護理室裏響起熱烈的掌聲。經幾次換藥,老先生傷口很快痊愈。
事隔半年,秦老先生特地從國外來到金山醫院,帶來兩件禮物給蔡蘊敏:一件繡有“妙手回春”的錦旗,一本老先生自己撰寫並出版的遊記,其中一篇的題目是《刻在傷疤上的金字招牌》,文中稱蔡蘊敏和她帶領的傷口、造口護理組是金山醫院的金字招牌。
除了患者的口碑,蔡蘊敏的金字招牌也是實至名歸:她先後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感動上海”十大人物、上海市創先爭優“五帶頭”共產黨員、上海市“十佳”護士、“感動金山”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日前又榮膺上海市“勞模年度人物”稱號,並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韓正,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等領導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