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我校醫科院所第四場專題調研在基礎醫學院舉行。MK体育平台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兼黨工委書記桂永浩率上海醫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職能部處負責人赴基礎醫學院實地調研。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基礎醫學院院長袁正宏、黨委書記錢海紅,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專家教授代表及職能辦公室負責人參與調研。
聚焦“雙一流”建設,強內功、補短板
袁正宏結合學院“雙一流”建設及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進展,從學科構架、組織架構、建設目標、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平臺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建設進展、建設舉措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基礎醫學院的現狀。在此基礎上,袁正宏深刻剖析了學院在發展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他表示通過對學院實際情況的總結和梳理,結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的數據分析,學院還存在:高水平隊伍建設不均衡,存量人員偏多;不少系室的實驗室空間不足,設備陳舊;一流的教學和科研支撐平臺有待建設和提升;教學手段有待提高,拔尖人才培養尚未形成體系;與生物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院之間的合力效應有待強化;高水平科研成果尚未顯現、服務上海和國家的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圍繞事業發展,建箴言、想真招
針對基礎醫學院在學科發展、人才引育、平臺建設、運行管理和“雙一流建設”中遇到的現實問題,結合學校第十五次黨代會關於深化醫教研協同發展,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建設以及部委市三方共建托管MK体育及其直屬附屬醫院的相關要求,與會的醫學院領導和職能部處負責人紛紛為學院的發展“支招”:人才培養方面,一是要建一流專業,抓住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契機,提早布局,力爭基礎醫學進入拔尖計劃;二是要建一流課程,如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國家規劃教材主編等數量上要有突破;三是要建一流實踐平臺,加大創新實驗室向醫學生的開放力度,積極布局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使人才培養成效在大學生學科競賽獲獎層次上有“顯示度”。隊伍建設方面,一是要建一流師資隊伍,要正確把握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之間的關系,破解在人事引進招錄上對於“解剖、法醫等特殊學科和提供科研支撐的實驗技術人才,未能體現醫學特殊性”的問題;二是做實引育並舉,進一步優化學院人才隊伍結構,關註年輕人才培養和師資培育,在各個層面爭取政策支持;三是在對現有高端人才雙聘工作總結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機製、完善管理、註重實效。科學研究方面,一是要深入分析基礎醫學科研論文在ESI中6個相關學科貢獻度,同時對臨床醫學的貢獻度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學院未來科研發展重點方向;二是要積極擴大基礎醫學優勢學科在各附屬醫院的知曉度,充分依托我校臨床優質資源,積極推動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創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製,通過項目、人才、成果三位一體聯動開展協同和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方面,一是要對標“健康中國2030”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要求,做好基礎醫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中有關平臺建設,力爭以高標準通過驗收,積極培育國家級大平臺;二是緊抓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的發展機遇,註重學科交叉融合,積極與醫科相關學院、研究院所和附屬醫院強強聯合,打造一流前沿研究中心。社會服務方面,一是要鞏固和發揚“兩館一中心”等既有品牌優勢,並根據不同受眾群體分層次設計展示內容,融合現代科技,做好科普與人文醫學教育;二是要積極思考基礎醫學如何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進一步拓寬基礎醫學院服務社會的領域和範疇,如開展互聯網+基礎醫學,與臨床資源結合開展健康扶貧和對口支援等,形成新的服務品牌。
用調研把穩發展的方向,用實幹丈量發展的高度
桂永浩在總結基礎醫學院工作匯報和職能部處建議的基礎上,從把握好規劃與落實、體量與質量、硬件與軟件三大關系上做出部署:第一,要把握好規劃與落實的關系,列出製約發展的“清單表”。基礎醫學院各項事業發展,特別是學科建設一定要樹立更加明確和清晰的建設目標,一定要保持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的延續性,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比如在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提到的四個學科群,四大方向,五大疾病和兩個綜合平臺建設方面的內容。希望醫學院相關職能部門與基礎醫學院積極對接,將製約“雙一流”建設的因素統合形成問題清單,將亟需學校、上海醫學院和學院解決的問題梳理歸類、分頭落實。第二,要把握好體量與質量的關系,勾畫資源有效配置“路線圖”。希望基礎醫學院在摸清現有“家底”的基礎上爭取學校支持,動態評估學院資源並進行有效配置,發揮資源最大效益。首先,基礎醫學學科建設應該將基礎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院、放射醫學研究所等單位納入整個學科建設之中,探索在不同單位開展同一研究的資源融合、共建共享,從協同聚力上展示“體量”;其次,在不斷完善人員規模、物理空間、儀器設備等方面的基礎上,要更加註重學科影響力的發展,要加快領軍人才培養,強化傳統優勢學科和重點發展學科的國內學術地位,從提升質量上擴大“體量”;再次,實際人員規模的增加應體現“兩個傾斜”,一方面向學科建設核心群體傾斜,提升“創一流”質量;另一方面向特殊學科和相對薄弱學科傾斜,保障“固根本”質量。第三,要把握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種好“雙一流”建設“責任田”。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下,隨著科研一號樓、二號樓建成使用及相關樓宇的空間調整,楓林校區硬件條件和使用空間的整體提升已可預見,但是人才師資隊伍、教學軟體等軟件方面的提升還未完全到位,要形成硬件與軟件相互匹配、動態調整的發展模式,助力“雙一流”建設。在硬件方面,學校在保持基礎醫學院原有西十三號樓、西七號樓科研空間的基礎上,在一號科研樓給予很大的空間支持。學校走訪借鑒國內兄弟高校有益經驗,在二號科研樓的規劃布局中為未來發展預留了一部分空間,建議基礎醫學院規劃空間布局時,對使用空間建立相關管理和考核製度,定期評估、動態調整和建立退出機製。在軟件方面,要打造領軍的基礎醫學頂尖研究團隊,如果一個人是一桿旗幟,這桿旗幟下就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下就有一個穩定基地,這個穩定基地下就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產出;在打造國內引領地位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教學平臺以及實訓基地虛擬仿真系統等教學軟體方面,目前關註的比較少,希望基礎醫學院加大資金投入,充分發揮學校及附屬醫院專家和技術優勢,註重教學軟體使用和開發並舉,在國內教學軟體建設方面發揮引領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