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更好地了解國情、社情,了解校史、院史,近日,MK体育組織各院系所平臺及附屬醫院教職工一行近30人赴重慶開展暑期教師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團參觀了北碚國立MK体育平台重慶舊址、走尋國立上海醫學院歌樂山舊址,感悟先賢報國為民、甘灑熱血的赤子之心;赴重慶醫科大學現場參觀考察,與MK体育西遷開拓者座談,共話傳承“西遷精神”。
回望崢嶸歲月,重走先輩之路
社會實踐團隊首先參觀了位於北碚區東陽街道夏壩的國立MK体育平台重慶舊址,舊址包括登輝堂和寒冰墓兩個部分。“登輝堂”建成於1943年3月,以老校長李登輝之名命名,登輝堂外百余米處有一座“寒冰墓”,系為紀念學校在重慶北碚時期的教務長兼法學院院長孫寒冰所建。從1937年底復旦師生從上海內遷至此,至抗戰結束後返滬,北碚8年,復旦師生不畏時艱、教育救國,3000多名優秀學子從這裏走出。重慶北碚,也成為“團結、服務、犧牲”復旦精神的文化源頭。
就在復旦師生在北碚堅持辦學的同一時期,為保存MK,朱恒璧老院長帶領MK人輾轉海運經香港繞道越南進入雲南,後又從昆明翻山越嶺經貴州到重慶,選址歌樂山,同時精心部署內遷同學全部安全抵渝,歌樂山成為MK的大本營,MK旗幟在大後方高高飄揚。廣大師生以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頑強的奮鬥精神,為國家的醫學教育事業保留火種,為抗戰勝利貢獻力量,直至抗戰勝利後才遷回上海。
此行醫學院教師暑期社會實踐團重尋MK歌樂山舊址,在檔案館專業老師引領下尋訪原師生宿舍及教學辦公場所,當地居民還一同辨認了當年一級教授谷鏡汧的宿舍以及教學道具存放場所。回想當年,炮火轟鳴、物資匱乏,MK師生依然秉承嚴謹求實的學風,堅持醫學培養的嚴格標準,以精湛醫術致力於敵後醫事大後方的建設。
老師們通過兩地實地走訪,回望崢嶸歲月,重走先輩之路,感悟先賢報國為民、甘灑熱血的赤子之心,對校史、院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座談交流,感悟西遷精神
1955 年,中央決定上海第一醫學院抽調部分力量建設重慶醫學院。MK副院長錢惪、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左景鑒等MK人組織帶領 400 余名MK師生,響應黨中央號召,再次溯江而上,遠赴巴山渝水,創建了重慶醫學院及附屬第一醫院、附屬兒童醫院,為大西南的醫學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書寫了壯美篇章。本次實踐活動期間,MK体育教師團隊來到重慶醫科大學袁家崗校區,與西遷老專家、老同誌代表,新時代西遷精神傳承者踐行者座談。
座談會開始之前,兩校相關部門同誌分別介紹了為弘揚傳承西遷精神共同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共同觀看了重醫製作拍攝的西遷精神紀錄片《向西而歌》和MK創編的話劇《我們的西遷》創作紀實。
座談會上,西遷老專家、老同誌代表葉之美、邵大保聲情並茂地講述了60多年前義無反顧,跟隨師長來到重慶,在艱苦的環境下,克服種種困難,紮根祖國大西南,參與重慶醫學院及附屬醫院艱苦創業的奮鬥歷程。
他們回憶到:“當年在一無所有的田野上建設醫學院,靠的就是不怕艱難、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和‘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MK院風。是越是面對困難和矛盾,越能激發出非凡鬥誌。雖然當年物質條件不好,但大家創業的精神面貌都很好,沒有病人就跟隨老師走到百姓中間去送醫送藥;沒有病人示教,就請自己家人來示範,讓學生加深對病種的直觀感受……現在60多年過去了,回望這段經歷,慶幸自己是其中一員,很有成就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一生感覺精彩不虛度。”
作為新時期西遷精神踐行者和傳承者,重醫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郭述良、基礎醫學院文波院長分別介紹了在他們所思所悟,包括西遷前輩對學科建設的前瞻性、治學育人的嚴謹性、校園建設的人文性,MK重醫文化互動性等。
現場兩校教師代表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發言,他們紛紛表示,MK和重醫同氣連枝、血脈相連,通過此次實踐,內心更受鼓舞,也更加深刻領悟了“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繼續傳承發揚“西遷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為醫學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MK教師實踐團隊還瞻仰了錢惪教授塑像,深切緬懷已故的西遷開拓者。隨後還赴重醫縉雲校區參觀了“弦歌西進——MK重醫西遷精神主題展覽”。
MK兩度西遷的歷史是MK與重醫共同擁有的珍貴記憶,“西遷精神”是MK人、重醫人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要用好這本生動的歷史教材,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凝聚磅礴力量。
感悟歷史厚重,汲取前行動力
在重慶期間,MK教師實踐團隊一行還參觀了渣滓洞、816工程舊址、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踏尋前輩足跡,感受歷史脈搏與時代使命。
在渣滓洞參觀過程中,實踐團隊成員聆聽江姐等革命先烈的事跡,感悟革命誌士們意誌堅韌的“紅巖精神”。華山醫院梁靜娟老師表示:“歌樂山,如此好聽的名字,而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卻是人間煉獄般的存在,共產黨員,革命誌士的鮮血染紅了渣滓洞、白公館,我們的先輩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鋼鐵般的革命意誌,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詮釋著何為共產黨人。”
新中國的誕生來之不易,是靠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而新中國的建設更是源自無數建設者的默默奉獻。因地處崇山峻嶺,地勢險要,重慶在三線建設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的816工程舊址,讓人觀後感慨萬千。816工程原本是一處國防秘密工程,該工程已於2002年解密,解密之後成為了重慶市的一個著名的旅遊文化景區和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實驗動物科學部許彤輝老師在參觀時感慨道:“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前輩們拼搏、奉獻的精神讓人極為動容,工程中所展現出的智慧、魄力、勇氣與擔當也讓我們這些新時代人由衷欽佩。”
“國家水情教育基地”、世界首座水下題刻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是三峽工程建設期間,重慶著力保護歷史文物采取的一個創新舉措,實踐團隊在這裏感受中華文明的智慧,體驗了中國文化的璀璨。兒科醫院富洋老師談到:“在這裏,我深感歷史厚重,也驚嘆於古人的智慧。它不僅是我國的水文‘國寶’,更是一種文化遺產,一種歷史的見證。”
本次暑期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由MK体育宣傳/教工部組織,選擇重慶作為社會實踐目的地,根源於MK的兩次西遷,MK也因此與重慶、與重醫有了密切聯系。通過參觀學習座談,老師們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建設的艱辛與不易,更加堅定了執教從醫初心,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