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体育平台附屬腫瘤醫院邵誌敏、江一舟教授團隊,聯合MK体育平台生命科學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以及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歷時5年攻關,於今天發布消息:占乳腺癌患者總數約7成的腔面型乳腺癌,有望獲得“分型而治”,療效進一步獲得提升。邵誌敏教授和江一舟研究員領銜研究團隊繪製了全球最大的腔面型乳腺癌多組學全景圖譜,並提出“復旦腔面四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該項重要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本文的共同一作分別為金希、周逸凡、馬丁、趙珅、林偲進,通訊作者為邵誌敏教授和江一舟研究員。
攻關乳腺癌治療“瓶頸”,原創分型精準治療新理念
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還在快速升高,“紅顏殺手”的威脅愈發成為籠罩在女性健康上的一層陰霾。“如今乳腺癌的治療手段豐富了很多,療效也獲得了很大提升”,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MK体育平台腫瘤研究所所長邵誌敏從事乳腺癌的臨床診治和科學研究已有30余年,他為乳腺癌治療方案的不斷進步感到由衷欣喜,但也深刻地感受到當前的治療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乳腺癌的治療可以說有三次重大的變革,第一次是根治術的開展,第二次是全身系統治療的應用,第三次是本世紀初乳腺癌分型治療的提出”,邵誌敏指出,目前臨床上主要根據雌孕激素受體以及人表皮生長因子2(HER2)的表達情況,將乳腺癌分成腔面型乳腺癌,HER2陽性型乳腺癌,以及三陰性乳腺癌,分別對應著以內分泌治療、抗HER2靶向治療和化療為主要手段的系統治療方案。這樣的分型治療大大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預後,但即便如此,仍有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最後會出現耐藥和復發轉移。如果製定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是當下乳腺癌治療的“瓶頸”問題。
如何突破“瓶頸”,引領乳腺癌治療的新一輪變革?邵誌敏給出了自己的設想:“越來越多研究證實,傳統分類下的各類型乳腺癌並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群復雜疾病的合集。只有亞型分得越精細和準確,治療才能更精準,療效才能進一步獲得提升。”在此基礎上,邵誌敏帶領團隊提出了分子分型指導下的乳腺癌精準治療,即“分型精準治療”的理念:將傳統的乳腺癌分類進一步劃分成更精細的分子分型,找到各個分子分型最重要的靶點分子並針對性開展精準治療。
邵誌敏團隊首先瞄準了缺少針對性治療手段的三陰性乳腺癌,他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歷時5年建立三陰性乳腺癌“復旦四分型”。該研究發表在腫瘤學頂級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並獲評全球乳腺癌年會“年度進展”。邵誌敏團隊根據各亞型的分子特點和治療靶點進一步製定了對應的精準治療方案,並隨即在 “難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中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試驗。“分型精準治療”策略針對這些患者的有效率達到了傳統化療的三倍。
有了前期的成功經驗,邵誌敏教授的下一個目標則是在更大的患者群體中開展分型精準治療,全面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後。
瞄準對抗乳腺癌“主戰場”,首提腔面型乳腺癌“復旦四分型”
如果說三陰性乳腺癌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腔面型乳腺癌更像是對抗乳腺癌的“主戰場”。臨床上近7成的初診患者,以及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都是腔面型。“內分泌治療是這類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我們經常會看到臨床表現非常相似的患者,同樣是吃內分泌藥,有的就可以長期控製疾病,有的就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出現內分泌耐藥和復發轉移,這說明腔面型乳腺癌其實也是一個異質性很強的群體”,邵誌敏教授說到,“不能只是簡單地加減治療強度和時間,而是應該更精細地分類,給到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明確研究目標後,邵誌敏教授和江一舟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聯合MK体育平台生命科學院/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石樂明教授、鄭媛婷教授團隊,以及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黃薇教授團隊共同組成了攻關聯盟。通過對基因組學、轉錄組學、代謝組學和蛋白組學的深入分析,研究團隊證實腔面型乳腺癌的確不是傳統認識中的單一類型——腔面型乳腺癌不僅擁有自己的“家族”,家族中還有不同的亞型,且不同亞型之間分子特征迥異,對不同治療方案的敏感性也大相徑庭。
研究團隊綜合生物信息大數據特征,將腔面型乳腺癌精準劃分為4個亞型:經典腔面型(SNF1)、免疫調節型(SNF2)、增殖型(SNF3)和RTK驅動型(SNF4)。 “我們發現在所有腔面型乳腺癌四個亞型中,‘RTK驅動型’患者的預後最差,內分泌治療幾乎無效。這提示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其潛在機製,加快針對這一亞型藥物研發和治療方案的創新。”邵誌敏教授強調。
這是全球首次基於多維大數據系統提出的腔面型乳腺癌分類標準,為實現腔面型乳腺癌精準治療和“一患一策”的臨床實踐奠定了重要基礎。
最新方案全面上線,“分型精準”臨床試驗現已正式啟動
不同亞型獨特的生物學行為或基因表達是腔面型乳腺癌臨床轉化研究過程中的“燈塔”,這將改變以往腔面型乳腺癌治療“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的治療困境,有助於臨床專家對這些患者“分類而治”。
邵誌敏教授團隊首先根據腔面型乳腺癌各亞型的特點,提出了 “腔面型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研究團隊發現:“免疫調節型”亞型富含免疫細胞,提示這類腫瘤可以采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增殖型”亞型細胞周期通路高表達、DNA損傷修復缺陷,提示該類患者可以采用CDK4/6抑製劑與PARP抑製劑治療;而“RTK驅動型”的特點是RTK及其通路的顯著表達,提示該類患者可以考慮采用RTK通路抑製劑治療。
研究團隊隨後收集整理了MK体育平台附屬腫瘤醫院和國內多個醫院上千例腔面型乳腺癌用藥和療效的真實世界數據,證實了腔面型乳腺癌“復旦分型”可以很好地預測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團隊同時前瞻性收集了不同分型腔面型乳腺癌的患者來源類器官模型(PDO)並開展大規模藥敏檢測,進一步證實了“分型精準”策略的有效性。
基於上述研究結果,邵誌敏教授帶領MK体育平台附屬腫瘤醫院乳腺癌多學科團隊啟動了多項針對腔面型乳腺癌的精準治療臨床試驗,在進一步驗證“分型精準”策略的同時盡快使研究成果服務於患者。針對早期和局部晚期患者,團隊設計了腔面型乳腺癌“復旦分型”指導下的精準新輔助治療平臺型臨床研究(FASCINATE-N),旨在探索精準治療下最快縮小腫瘤的方案,為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提供手術機會。針對晚期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團隊則面向不同亞型設計了多個臨床試驗,如ENIGMA臨床試驗專註於“免疫調節型”,旨在為晚期患者提供更合適、更精準的治療選擇。
邵誌敏教授及研究團隊首次提出了基於多維大數據的腔面型乳腺癌分類標準,為這群患者的精準治療和個體化臨床實踐了新的方向。“分型精準”的治療策略也有望引領乳腺癌診療模式繼手術治療、全身治療和分型治療後的又一次變革,為更多乳腺癌患者點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