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江從未想過,自己能在平均海拔近5000米高原參與病人的救治——作為MK体育平台附屬華山醫院援藏醫療隊的成員,這位青年醫生這半年來駐紮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成為一名守護高原人民的“安全衛士”。
仲巴縣位於日喀則市最西側,平均海拔近5000米,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含氧量和氣壓極低。在仲巴的多少個夜晚,寒冷、缺氧和失眠考驗著阿力木江和援藏醫療隊隊員們堅持下去的意誌,但每當第一縷陽光刺破高原的沉寂,大家依舊會打起精神,為高原人民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從小在新疆牧區長大的阿力木江,對同屬牧區的仲巴縣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的醫生,我希望盡自己所能,為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發展作貢獻。”他說。
西藏的高原氣象讓阿力木江不禁想起自己的家鄉——新疆北部的人們也多以牧業為生計。“雖然因為海拔提高,多發疾病呈現不同,但是這裏鄉親們總讓我想起家鄉父老,也讓我對他們的健康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他感慨。
在西藏,阿力木江根據本地的需要,迅速調整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作為華山醫院心內科骨幹青年醫生,他發現,仲巴縣的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原肺水腫等疾病高發,但藥品種類、檢測手段有限,治療規範還需要提升。疾病的多樣性和地域性,也讓阿力木江迅速成了一名全科醫生,努力為更多當地群眾服務。
前不久,一名藏族老人來到仲巴縣人民醫院尋求救治——當時,阿力木江剛剛處理完一個腦出血的病人,醫院的同事拿來了這位老人的基本情況,並詢問阿力木江處理意見。
“我個人判斷,咱們醫院可能無法開展救治。您看是否需要將這位病人轉診到日喀則人民醫院?”一名醫生詢問。
看著病人紅腫的下肢,阿力木江判斷:“病人應該患有下肢靜脈血栓,此時轉診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的風險——從仲巴縣到日喀則市區有八九個小時的車程,如果路上病情發生變化,病人危險很大。我們應該先對病人進行進一步診斷,最好在本地開展救治。”隨後,他帶著當地醫護人員對病人開展救治,實施檢查後證實該患者左側股靜脈血栓栓塞,靜脈回流已完全中斷,與日喀則人民醫院超聲科陳坤主任視頻會診後,一致決定留院積極抗凝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行轉院。,病人最終在仲巴縣人民醫院就轉危為安。
除了本地群眾,阿力木江還要面對許多不同的外地病例。仲巴縣平均海拔高,不少初來當地的人員容易發生高原反應,當地醫院不時會接診此類患者。輕者頭暈頭痛,重症可能出現腦水腫、肺水腫等症狀,一旦救治不及時,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為此,阿力木江和援藏隊員、華山醫院胸外科朱勇俊醫生一起將急診間的所有救治設備調試妥當,並對急診間重新進行功能分區。就在這項工作完成後幾天,醫院就接診到一位嚴重高原反應的患者,是一位來當地的打工人,工友早上起床發現他已陷入昏迷,趕緊將他送來醫院。“當時患者已經出現了肺水腫,情況十分危急。我們立刻上了無創呼吸機,並且采用標準化治療。經過緊急處理,患者的肺水腫逐步消散,人也恢復了意識,為後續轉運做進一步治療打下了基礎。”這場和生命的賽跑,阿力木江至今仍歷歷在目,“能力所能及地幫到更多人,也是我參與援藏工作的意義所在。”
援藏期間,阿力木江經常思索的一個問題是,自己離開後,還能為當地留下什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阿力木江為臨床醫生們開展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推動了病房和門診超聲心動圖檢查項目的發展,優化急診分區和救治流程,還向院方提交了關鍵藥品填補目錄。
年輕的急診科主任旦增醫生是阿力木江的徒弟,在阿力木江的悉心帶教之下,旦增已經掌握了一些此前未曾掌握的新技術。“我帶著旦增看了很多病人,對這些案例,旦增都很熟悉。”阿力木江說,“這些病例都是仲巴這樣高海拔地區多發的,有了這些救治的經驗,他今後面對類似的案例,就有了獨立救治的能力。”
從小生活在新疆伊犁,長大後來到上海求學、工作,並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醫生。在阿力木江看來,讓老百姓感受到國家醫療發展帶來的福利,是自己不懈的追求。到條件艱苦的仲巴縣支援,磨練意誌,揮灑青春,更是他自身作為民族大家庭一員的責任和義務。“我是為華山醫院派出的第一名援藏的新疆籍醫生,也是當地醫院迎來的第一位支醫的維吾爾族醫生,我衷心地祝願藏區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身體健康,紮西德勒!”阿力木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