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MK体育平台藥學院邵黎明教授團隊的研究文章《中國創新藥在美國的臨床研發進展》(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novative drugs in the USA)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在線發表。文章通過分析2007-2023年中國創新藥在美國開展臨床試驗的情況,展示了近17年來中國正在加快從製藥大國邁向製藥強國,中國藥品監管體製改革和推動創新藥發展的努力進入收獲期。MK体育平台藥學院2021級博士生戈乾瑋為本文第一作者,MK体育平台藥學院、上海市藥物研發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邵黎明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2007-2023年期間,共有177家中國本土藥企的350款原研創新藥在美國開展了針對499個適應症的691項臨床試驗,包括I期臨床試驗399項(49%),II期臨床試驗269項(39%)和III期臨床試驗83項(12%)。有6款中國創新藥(共計10個適應症)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2019)、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2022)、天濟醫藥的本維莫德(2022)、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2023)、和黃醫藥的呋喹替尼(2023)和億一生物的艾貝格司亭α(2023)。
創新藥類型及適應症總覽
在350款原研創新藥中,有182款(52%)新分子實體(new molecular entities, NMEs)、162款(46%)新生物製品(new biologics)和6款(2%)中藥。其中,小分子藥物和單克隆抗體分別占比45%和22%;雙克隆抗體占比8%,抗體-藥物偶聯物占比7%,細胞與基因治療占比5%。
創新藥總覽(按藥物類型劃分)
腫瘤領域是中國製藥企業藥物研發布局的重點。在350款原研創新藥開展的691項臨床試驗中,共有230款(66%)藥物開展了358項(72%)與腫瘤適應症相關的臨床試驗。抗腫瘤藥物的Top5靶點依次為PD-1,EGFR,PD-L1,HER2和Claudin 18.2。
創新藥開展臨床試驗的適應症統計
臨床試驗總體趨勢
中國創新藥在美國開展的臨床研究大部分(82%)於2019-2023年啟動,數量增長快速。相較於III期臨床試驗,開展的I期和II期臨床試驗數量增速更快,反映了藥物研發的損耗率;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啟動數量在2021年後均有所降低。
臨床試驗啟動數量(2007-2023)
在691項臨床試驗中,481項(70%)的申辦者是中國原研公司,188項(27%)的申辦者是境外合作單位,22項(3%)的申辦者是境內合作單位。隨著藥物研發階段的推進,境外合作單位申辦的臨床試驗數量占比增加(從I期臨床試驗的19%增加到III期臨床試驗的40%)。
臨床試驗申辦單位
研究團隊圍繞每一款藥物針對其特定適應症開展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分析,計算了臨床開發成功率。在2007-2023年間,共有34家公司的75個新藥研發項目(其中有45個新藥研發項目適應症與腫瘤相關,占比60%)發生了311次臨床階段的轉化。II期臨床試驗的成功率為17%,遠低於I期的41%和III期的36%;向監管部門提交上市申請、成功獲批上市的概率達67%。
綜上,中國創新藥在美國的臨床開發成功率為1.7%。
創新藥的臨床開發成功率
此外,有14個新藥研發項目未在美國開展/完成III期臨床試驗,直接向監管部門提交上市申請,獲批上市的概率為50%。例如,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成功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主要基於其關鍵性臨床1b/2期CARTITUDE-1的研究結果。
研究團隊分別計算了新分子實體和新生物製品的臨床開發成功率。新生物製品的I期臨床試驗成功率遠低於新分子實體的I期臨床試驗成功率(16% vs. 49%);新生物製品的III期臨床試驗成功率高於新分子實體的III期臨床試驗成功率(50% vs. 31%)。
新分子實體和新生物製品的臨床開發成功率
結語
科技進步、基礎設施和醫藥創新生態的改善以及藥品監管體製的改革,推動了中國新藥研發水平的提高。努力提高創新質量,向差異化療法和平臺邁進,對於中國製藥企業成為全球藥物研發的重要參與者尤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