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MK体育平台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MK体育、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衛健委等的指導下,召開耳聾基因治療成果·合成生物學研討會。會上,發布了眼耳鼻喉科醫院耳聾基因治療團隊當日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發表的又一新成果,這也是中國科研團隊首次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耳聾基因治療方面的創新成果。
通過雙側基因治療,5名聾啞患兒雙耳聽力均得到明顯恢復,言語功能和聲源定位能力也得到改善。這些聾啞患兒均為耳畸蛋白缺陷(OTOF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年齡最大的11歲、最小的1歲。研究團隊將前期研發的基因治療藥物,通過局部微創、顯微註射的方式,精準地一次性先後註射到患者雙耳。隨訪期間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展示了AAV1-hOTOF藥物雙耳基因治療安全有效。該項目由MK体育平台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國家衛健委聽覺醫學重點實驗室的李華偉教授、舒易來教授、王武慶教授團隊領銜,聯合哈佛大學醫學院陳正一教授完成。
全球先天性耳聾患者高達2600萬,我國每年新生約3萬聾兒,其中60%與遺傳因素有關,嚴重阻礙了兒童言語、認知以及智力發育。然而,臨床上尚無治療藥物。OTOF基因突變是導致先天性耳聾常見的病因之一,患者通常表現為重度、極重度或完全聽力損失和言語障礙。在不同人群中均發現OTOF基因的高突變攜帶率。在我國,嬰幼兒聽神經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變導致耳聾的患者高達41%。
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飛速發展,基因治療被認為是根治遺傳性耳聾最有潛力的策略之一。它可以通過遞送載體將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直接遞送到內耳,以表達功能正常的蛋白,恢復正常功能,從而在根本上恢復或改善耳聾患者聽力。
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簡稱AAV)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療遞送載體,然而OTOF基因超出了單個AAV載體的遞送上限。為了克服大基因內耳遞送難題,研究團隊研發出基於AAV的雙載體基因置換療法(AAV1-hOTOF),即采用雙AAV載體,由該載體攜帶人源正常OTOF基因在內耳中重新組合,從而發揮正常功能。基於臨床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022年6月,團隊獲得全球首個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倫理批準,2022年10月正式發起患者招募,並於2022年12月完成了全球首例患兒基因治療。先後納入6例患者完成單側耳基因治療,目前最長的患者隨訪時間已達1年5個月,患者已經可進行日常交流。2023年10月,舒易來教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30屆歐洲基因和細胞治療學會(ESGCT)年會上系統性披露了該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個先天性耳聾基因治療臨床試驗在正式學術大會的首次公開,引起了極大關註。單耳基因治療研究成果於2024年1月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並被選為封面導讀,獲得《柳葉刀》雜誌同期點評,被國際同行稱為“耳聾治療的範式轉變”“標誌著基因治療聽覺障礙乃至更廣泛疾病的新時代開啟”。2023年7月,為了更大程度使患者受益,恢復人類自然的雙耳聽覺能力,聆聽三維立體聲和準確的聲源定位能力,以及噪聲背景下的言語分辨能力,團隊有序納入雙耳基因治療的患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此項目是全球第一個開展的雙耳基因治療臨床試驗。
該研究證明了雙耳基因治療在先天性耳聾患者臨床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極大地推動了耳聾治療領域的發展,展現了基因治療在治愈先天性耳聾疾病中的巨大應用潛力,受到了國際基因治療領域專業人士的高度關註。
2024年5月9日,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行的國際權威的第27屆美國基因和細胞治療學會(ASGCT)年會上(7800名專業人員參會),舒易來教授向來自全球的基因和細胞治療領域的專家學者介紹了該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的最新進展,吸引了與會者的廣泛關註和興趣。
舒易來在第27屆美國基因和細胞治療學會年會作學術報告
十年磨一劍,合作攻難題。MK体育平台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聾基因治療團隊聯合多方合作,歷經多年努力,研發出針對OTOF基因突變的耳聾基因治療藥物,並創新性開發出內耳精準遞送路徑和裝備,與具備豐富轉化經驗的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利用產學研醫互補優勢,打通了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產業化設計、工藝生產、安全評估等關卡,建立了產學研醫發展的新模式,開啟了耳聾基因治療新時代。為貫徹落實《上海市促進細胞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4年)》和《上海市促進基因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增強基因和細胞治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能力,完善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醫院已成立“基因和細胞治療中心”,以造福患者為源動力,開展耳聾、眼病和頭頸腫瘤等基因和細胞治療。
患者向團隊贈送錦旗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4-0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