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MK体育平台2024級開學典禮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發表講話《學會持續創新》,寄語全體復旦新生。
學會持續創新 ——在MK体育平台2024級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MK体育平台校長 金力
2024年8月30日
開學典禮,是同學們的重要時刻。新的階梯,新的開始。我代表全體師生員工,向大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賀,向一路指引陪伴同學們成長的父母師長表示誠摯的感謝!開學典禮,也是學校的重要時刻。今天,來自92個國家和地區的4337名本科新同學、12321名研究生新同學加入復旦大家庭。學校與學生互相成就,感謝大家選擇復旦、信任復旦!
創新圖強,是新時代的脈搏,也是復旦辦學的母題和使命。119年前,復旦在吳淞口的一座廢舊庭院裏第一次開學,只有160名學生,是今天在座人數的百分之一。那一年,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中國科舉製度宣告廢除。中國人民間集資、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校,就誕生在這樣的新舊分野時刻,先賢們選擇“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日新意象作為校名,為我們種下創新自強的基因和風骨。近兩個甲子以來,一代代復旦人不懈創新、為國奮鬥,讓學校力量百千倍壯大,讓我們今天有底氣宣告:這一代復旦人的使命,就是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前列繼續挺進!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一蹴而就、功德圓滿的創新。“從0到1”的突破,不過是長期積累後的蛻變;“從1到10”的應用,仍然離不開千百次的試錯和改進。創新的關鍵,在於持續創新的努力。再新質的生產力,不發展一定會落後;再熱門的專業,不更新總會被淘汰。大至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小到每個學科、每位師生,都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學校決心,通過改革實現向一流創新型大學的新跨越,就是要讓復旦成為一個創新要素不斷融合、創造活力不斷迸發的共同體,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乃至人類社會持續創新的一個發動機。
創新型大學最根本的任務,是自主培養造就具有終身創新能力的創新者。同學們不僅要學會創新,更要學會持續創新。來復旦求學,不是為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做好準備,而要為人生最後一個臺階奠定堅實根基。大家學習的目標,如果僅僅停留在攢績點、發論文、拿學位、找工作,那麽這幾年只是人生的普通一程,就像地鐵18號線MK体育平台站的一名匆匆過客。沒有創造性目標和體驗的旅途,即便天天過得像“特種兵旅遊”,也只是“打卡人生”。
如何學會持續創新?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激發創造天性。
創造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質。腦科學家大衛·伊格曼指出,大腦有一種現象叫“重復抑製”效應:習慣了某樣東西,對它的反應會越來越弱,分配的神經能量越來越少,越難有創造性。大腦總在尋找新東西,有東西可學,會讓大腦興奮。可預測的世界能節省神經能量,但只有新鮮事物才使大腦感到滿足。所以,興趣是創新之源,每個人都有學習、冒險和創造的沖動。同時,人類不僅在神經元數量上有巨大優勢,而且特有的機體組織讓我們擁有海量“隨時待命”的神經元,可以通過學習和思考形成新的神經元線路。所以,腦子越用越好,不好好用腦子就是天大的浪費。能進復旦,同學們已經證明自己的天分。進了復旦,在最能學習和創造的人生階段,絕不能辜負自己的天分和青春。
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校友把創新的動力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興趣是大腦對探索未知的獎勵,通過分泌多巴胺和產生α波讓我們感到愉悅;第二層,如果興趣消退,仍能持續研究,便上升為誌趣;最高的境界是有趣,成為創造力充沛的人。人們常說“學在復旦”“玩在復旦”,融為一體就是“創在復旦”,學得卓越、玩出名堂,從這樣的文化裏走出了許多卓越而有趣的復旦人。期待大家把創新創造內化為生活方式,幹卓越的事,做有趣的靈魂。
第二,訓練創新能力。
把潛在天分激發為持續的創造力,離不開刻苦的能力訓練。近年來,學校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進行了不少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是造就更多“幹細胞式”拔尖創新人才。復旦學生應像幹細胞那樣具有多方面潛力和高素質潛能,點燃為國家和人類創造未來的雄心,主動塑造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而更好發現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比如,擁抱科學智能創新範式。新學年,學校將為全校學生提供116門AI-BEST序列課程,覆蓋所有一級學科,其中本學期開課61門,加上平行班有102門次;學校也將向2024級學生開放一大批“X+AI”雙學士學位、博碩雙學位項目以及第二學位、輔修學位和AI+學程。此外,“文化校歷”還收集整理了許多科創參與機會,等著大家去發現。我們希望,今天AI賦能每個人的成長成才,明天AI創新千行百業、造福千家萬戶,幫助每位年輕人乃至整個社會製勝未來。
又如,學會給自己“留白”。國務學院包剛升教授曾在一篇隨筆中寫道,做老師的不必高估自己,給同學們的時間松綁,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他建議,同學們不要過早地生活在一個工分激勵系統之中,許多時候更需要做減法,而不是加法。大學學習遠不止績點和排名。上學期實施本科GPA改革,最核心的導向是松綁,增加容錯試錯的空間。一次完整的創新探索,哪怕結果失敗,也比一個A更有意義。
這些改革舉措為大家提供了更多自主選擇發展路徑、自我建構知識結構的權利,關鍵是運用好,真正為自己賦能。
第三,磨礪創業精神。
持續創新需要內生動力,創新者需要創業精神。
什麽是創業?狹義指創辦企業,更普遍更深刻的涵義是創造事業、打開新天地。剛才阮偉祥校友說“具有使命感的創新”,就是很典型的創業。創業肯定要吃苦,但肯吃苦不見得能創業。大家從小刻苦、考進復旦,現在要與全世界最優秀的同齡人賽跑,最需要創業精神。施一公教授在反思應試教育時講,尋找標準答案、追求既定目標的慣性思維深入骨髓和細胞,讓人缺乏足夠的冒險精神,束縛了最珍貴的原創精神;如果重來,他將會更早選擇更有開創性、挑戰性的前沿研究方向。而現在的你們,就有選擇的權利。
什麽是創業精神?人類歷史上最恢宏的一次創業,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像這樣的偉大創業,要有改變命運、改造世界的雄心,要有獨立寒秋、自力更生的決心,要有初心不改、百折不撓的恒心,要有造福社會、造福人類的慈心。敢創業、能創業,就要懂得把個人奮鬥融入歷史洪流,站到時代潮頭,把個人成長鏈接國家發展,用自己的進步推動社會進步。
投身創新,是成長最好的磨刀石。每一次創新實踐都是不可替代的財富,品嘗失敗的苦澀與成功的甘甜,懂得平衡理想的豐滿與現實的骨感,學會跨學科跨界的對話溝通,體驗互惠共贏的團隊合作,不斷增加人生的閱歷和質量。
我想在此向2024級同學發出倡議,共同建設一個復旦人的“創意銀行”:隨時在個人“創意賬戶”裏存取新想法、新體會,與同道在“創新大廳”切磋砥礪,把失敗銘記在“創意墓地”,把成功鐫刻上“創新英雄榜”。讓這個在線社區承載同學們的創新記錄和成長記憶。
從今天起,同學們將開始書寫各自的復旦故事。1999屆電子工程系校友趙勇花了10年時間,讓自己創辦的企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AI企業。我想引用他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無論你們的理想是什麽,希望你們永遠天真地相信,純粹的熱愛,‘不自量力’地改變世界。”
新復旦人們,請奮力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