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提升附屬醫院臨床診療和研究能力,不斷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對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MK体育於2022年開始實施 “研究型醫院多學科診療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示範項目”🩸,至今已開展至第三期。旨在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多學科創新型人才,打造在復雜疾病領域具有代表性和示範性的MDT,助推其成為具有高水平臨床診療模式💜、臨床人才培養、臨床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多學科團隊示範基地🧑🏿🎤。基於前期項目基礎,2024年(第三期)共遴選出21個優秀項目👛。“MK体育”官微將21個優秀項目的標誌性成果,分為4篇陸續推出,展現各附屬醫院不斷提升疑難復雜及罕見疾病的高水平診療能力、提高臨床研究和創新轉化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的使命擔當。打破學科界限,創新診療標桿🧔🏻♀️,讓我們走近21個MDT優秀項目🛌🏽,一同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砥礪前行,接續奮鬥!
中山醫院胰腺腫瘤MDT項目
(負責人:樓文暉)
胰腺癌是致死率極高的惡性腫瘤,素有“癌中之王”之稱,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基於MDT多學科合作🤴🏻,項目從胰腺癌早期診斷📹、診療規範、預後評價等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地建立並優化胰腺癌診治體系,現實解決了多種臨床困擾難題💂🏽♂️,全方位系統化地解決了從早期診斷🛜、新輔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治療以及長期預後監測的一系列關鍵問題,為改善胰腺癌整體預後做出了重大貢獻👧🏼,大大推動了胰腺癌臨床診療的規範化、有效化和精準化🦨🧑🦼➡️。基於臨床的轉化醫學研究提出並證實了多種有效的胰腺癌聯合治療新策略🖇,大大推動了胰腺癌臨床藥物試驗的發展,加快推進並落實胰腺癌有效的臨床藥物治療方案🥲,切實解決晚期胰腺癌有限藥物選擇的困境🙆♂️,大大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預後🧪🙉,進一步推動腫瘤學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中山醫院胃癌多學科診療項目
(負責人⌚️:孫益紅)
形成了以外科治療為核心的綜合診療策略,將病患分層為早期胃癌、局部進展期胃癌和轉移性胃癌三大群體,製定每個群體的診療目標:早期胃癌以生理功能保留為核心,局部進展期胃癌以根治為核心、轉移性胃癌以待瘤生存為核心🍔,由此形成了中山特色的胃癌多學科診療模式🙅🏻♂️。近年來在局部進展期胃癌的新輔助治療新策略探索和療效評估反面產出了系列成果🎅🏻,在腫瘤的緩解率👨🦯🆔、生存期、生物標記物和病理AI等方面發表多個受國際關註的臨床研究成果,構建了局部進展期胃癌多模態的綜合評估診療策略🫴🏻。
中山醫院結直腸癌MDT項目
(負責人🤾🏽♂️:許劍民)
許劍民教授牽頭開展的“原發竈無症狀的可切除結直腸癌伴不可切除局限性肝臟轉移的原發竈切除vs.術前化療的全國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NCT01307878)”入選2023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胃腸道腫瘤研討會(ASCO GI)口頭摘要🦸🏿,並在Rapid oral session發表口頭報告。研究達到了主要研究終點,對於原發竈無症狀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與先切除原發竈相比,先行全身治療後切除原發竈的PFS有更為明顯的獲益⏳。研究全文發表在Eur J Cancer 2023 Sep;191(0):112961。
華山醫院肝膽腫瘤MDT項目
(負責人🧑:欽倫秀)
華山肝膽腫瘤MDT團隊建立了肝膽腫瘤早期預警、精確診斷、精準治療、轉移復發防治的多學科綜合診治協作基地🌱。發現促進癌轉移的關鍵代謝物以及癌與免疫微環境“對話”促轉移的新機製🪝,提出靶向代謝或炎症免疫再平衡的聯合抗轉移新策略,相關成果獲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一等獎。成功研發針對c-Met 和 VEFGR 雙靶點的抑製劑NZ001,證實具有抗肝癌轉移復發作用🧛🏿♂️🤾🏼,獲專利並成功轉化給知名藥企;肝癌術後轉移復發試劑盒已進入臨床審批階段,在5家單位推廣使用,準確率達到70%以上。MDT團隊研發肝病和肝癌圍手術期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平臺,初步在肝癌高危患者早期篩查中進行了應用✍🏿。團隊使臨床問題回歸實驗室,進而推動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進一步提升肝膽腫瘤患者的療效。
腫瘤醫院胰腺外科多學科診療MDT團隊
(負責人:虞先濬)
胰腺腫瘤多學科團隊針對胰腺癌手術關鍵技術和幹預策略進行了一系列創新,通過開展一系列基礎臨床轉化研究🦸🏻,建立了個體化手術和綜合治療策略👨🏼🦱,顯著延長胰腺癌術後生存期🤳🏼,胰腺惡性腫瘤患者根治術後3年生存率達56.8%,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成果在全國40家三甲醫院應用🕐。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胰腺第二常見惡性腫瘤🌨,臨床容易誤診誤治。在多學科團隊協作下🦩,實現了術前精準預測淋巴結轉移風險,術中腫瘤微創精準切除🫡,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術後甑別高危復發轉移人群,進行個體化隨訪治療💱,形成了完善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個體化治療的新策略,將早期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術後5年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
兒科醫院膽道閉鎖的多學科綜合診療
(負責人:鄭珊)
團隊在國內首發“新生兒大便探色器”APP應用及小程序,幫助社區家長在新生兒期簡單有效地識別白陶土大便👌🏽。截至2023年12月14日📛,來自中國大陸用戶累積使用220573人次,最遠用戶為美國西雅圖🤘🏿,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隨後基於“性別👨🏽🦳、體重、直接膽紅素🖥、谷氨酰轉肽酶”4項檢查指標建立起列線圖診斷Nomogram模型,經國內膽道閉鎖協作網多中心驗證🛍🧖🏽,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 85.7%🫄🏼🔛,90.3%。在此研究上開發成小程序,基層醫生只需輸入數據即可得到膽道閉鎖患病概率。發現並驗證血清MMP-7在膽道閉鎖無創精準診斷中表現出極高的價值,AUROC為0.97,靈敏度為97%,特異度為91%🚔,由此基礎上提出並建立起數字化膽道閉鎖三級篩查診斷體系,大大推動國內膽道閉鎖早期篩查和診斷效率。
兒科醫院多學科團隊診治兒童炎症性腸病
(負責人🚵🏽♂️:黃瑛)
建立單基因型炎症性腸病精準診治與研究體系🐕:首次報道致病新基因SYK及致病機製🙎🏻,構建全球第一個模擬人類點突變產生自發性關節炎小鼠模型💚。國際上率先報道TNFAIP3、CARD11等基因突變和IBD發病相關,明確致病基因譜系特征。構建國內最大的兒童炎症性腸病數據庫和樣本庫:首次報道全球範圍內單中心IL10相關基因突變IBD最大隊列的臨床特征。國際上創新性采用減低劑量預處理方案後臍血幹細胞移植治愈單基因型IBD⛹🏿♀️,全球範圍內完成幹細胞移植治療IL10相關基因突變IBD最多的中心,首次報道長期隨訪結局和生存率👼🏻;國際上率先報道沙利度胺在單基因型IBD中突出療效;創新性開展保護性腸造口手術治療,國際上系統提出新的外科幹預思路並製定首個外科管理共識。國際上首次建立IL10相關基因突變炎症性腸病的產前診斷幹預體系🔂。